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青春献礼二十大 社会实践展风采——我院教育系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08-18)
发布时间:2022-08-18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彰显新时代青年贡献青春、建功立业的时代风采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团省委《关于开展2022年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我院教育系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组织,认真筹备,成立了“喜迎二十大•青春亮底色”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7月20日至8月15日,以定州市李亲顾镇西湖村为基地,开展了为期2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分为“参观乡村振兴成就”“心理讲座”“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文艺演出”“文化集市下乡”“公益学业辅导”“省情乡情云调研”和“精准助农”八部分。 参观西湖村苗木基地,感受村庄发展成就。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在西湖村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西湖村泰德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海棠苗木种植基地,了解到了西湖村的发展史、振兴史。村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路灯,摆放有序的垃圾箱,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让队员们看到了乡村建设的明显成效,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 开展心理讲座,关注家庭教育。我院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玉老师结合专业,针对两年多来疫情防控期间老、中、幼不同群体的心理状况,开展了心理讲座,引导村民加强自我情绪管理,提升调整负面情绪的能力。王老师还从“做成功父母,培养优秀孩子”入手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现场交流、答疑中,帮助家长们解决了因线上教学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急救知识。朱辰龙老师为村民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以近期发生的儿童溺水案例为切入点,讲解预防溺水事故的重要性,普及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并现场示范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防溺水宣讲生动而且实用,收获很大。 送文艺下乡,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实践小分队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并结合学生特长,认真准备文艺节目,用歌声歌颂红色精神,用舞蹈激发前进力量,用朗诵抒发爱国情怀,用器乐彰显青春活力,为西湖村村民送去了一场精彩的“喜迎二十大•青春亮底色”主题文艺演出。 开办“文化集市”,爱心助教。实践小分队队员为西湖村的孩子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活动,有百年故事会、绘本舞蹈、悦心书法、钢琴启蒙、心灵剪纸、创意折纸、彩铅绘画等,通过现场示范、儿童亲自体验,激发儿童兴趣爱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活动结束后,社会实践小分队还将购置的文具用品全部赠送给了西湖村幼儿园。 全体动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教育系学生会利用系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向全体学生发出“暑期公益学业辅导”倡议书,号召学生通过走访,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及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以留守儿童及家长辅导能力不足的儿童为主,在本村开展教育关爱公益服务活动,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安全、健康、有益、有针对性的暑期学业辅导服务。 开展云调研,研学省情乡情。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围绕河北省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需求与问题状况,编制问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云组队”“云调查”“云访谈”等形式,就近、就便在家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认知地区发展,感悟党的成就,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精准助力农民需求,开展政策宣讲。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引导村民关注“定州乡村振兴空中学堂”微信公众号,指导村民在平台上学习小麦、玉米等田间管理和苗木花卉养护等农业技术知识,学习家政、电商等职业技能。队员们还向村民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和知识。 踏实践之行,立未来之志。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不仅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还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了根基,对培养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我院青年学生将以青春之朝气,紧贴时代发展要求,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信息来源:教育系)